2025年5月27日,印度拉贾斯坦邦的地表温度飙升至52.3℃,首都新德里的气象图红到发紫。 北方邦的街头,33名选举工作人员在烈日下中暑身亡,医院挤满晕倒的平民。 而在孟买的电器商场里,一群中产阶层正挥舞着钞票冲向格力、美的空调展柜,不到48小时,全印度库存的中国空调被抢购一空。就在一个月前,印度政府刚宣布对中国空调加征12%关税。
这场“空调荒”的祸根,早在2021年就已埋下。莫迪政府高举“印度制造”大旗,对中国空调压缩机加征15%反倾销税,试图逼本土产业崛起。现实狠狠打脸:印度工厂拼尽全力,一年也只能生产550万台压缩机,而2025年全国需求高达1600万台。尴尬的是,印度本土70%的压缩机依赖中国进口,连所谓“印度制造”的空调,心脏也是中国造。
本土巨头安贝儿空调的CEO贾斯比尔公开诉苦:“没了中国零件,我们连订单都交不了! ”生产线停工,工人失业,工厂仓库里堆满半成品——只缺一颗“中国心”。
印度政府曾试图自救。2021年,莫迪豪掷623亿卢比(约230亿美元)启动“生产激励计划”,承诺补贴企业研发国产压缩机。结果四年过去,政府只发了8%的补贴,大批企业因申请流程繁琐放弃。荒唐的是,部分厂商为骗补贴,偷偷进口中国压缩机,贴上“印度制造”标签蒙混过关。
技术短板暴露无遗。一台2冷吨压缩机,中国生产成本压到500元,印度却要650元,能效还低30%。 印度官员私下承认:“我们连铜管和电路板都要靠中国,谈什么自力更生? ”
今年4月,50℃高温逼得印度政府突然变脸。4月22日,官方紧急宣布:对中国压缩机豁免一年BIS认证,直接开绿灯进口。 政策一出,PG电塑公司董事长吉普塔长舒一口气:“整个行业终于能喘口气了! ”
但临时松绑治标不治本。中国供应商被印度反复无常的政策吓怕了,不敢轻易接单。 即便零件到货,印度工厂组装能力也跟不上,许多流水线因长期缺件早已瘫痪。
空调短缺背后,是更残酷的阶层割裂。富人区24小时柴油发电机轰鸣,富豪们囤积中国空调甚至出国避暑;贫民窟的铁皮屋里,温度飙到50℃,穷人只能往身上泼水降温。水未落地就被蒸干。 2024年夏天,印度热死211人,近2万人中暑,死者几乎全是无空调可用的底层平民。
电力系统更是雪上加霜。德里日均断电8次,金奈软件园靠柴油发电维持“亚洲硅谷”体面,北方邦的变压器在高温中接连烧毁。 电网如同布满裂缝的水管,20%的输电损耗率让全印度白浪费1.5亿台空调用电。
新加坡的案例成了绝妙对比。同样是热带国家,新加坡空调普及率98%,政府强制建筑使用隔热玻璃,全民养成“三个月清洗滤网”的习惯,连空调冷凝水都被回收制冷。而印度班加罗尔试图推广隔热玻璃时,却催生了贿赂检查员的灰色产业。
当印度中产在抢购潮中把空调抬回家时,贫民窟的孩子正蜷缩在滚烫的地板上抽搐。一台中国空调的价格相当于印度人5个月工资,而同样的钱,美国人只需工作两周。这场荒诞剧里,唯一冷热分明的,是阶层的鸿沟。
铁牛配资-场外配资网站-温州股票配资-炒股配资排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